年营收5000亿,巴斯夫太可怕了!
作者:刘曦 来源:正和道(ID:Zhenghedao)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巴斯夫,但你几乎不可能没有使用过它的产品。如果没有它,世界人口将只有今天的一半——它会发明合成氨并改写全球农业的命运。 “三米之内,应该有巴斯夫”并不夸张。水立方的吸音材料、鸟巢的水泥添加剂、海水过滤膜、液晶屏用光学膜、护肤品中的活性成分……从日化药品到染料、化肥、塑料、涂料、电池材料,从矿山到货架,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化工产品要么是巴斯夫生产的,要么带有巴斯夫的专利基因。 L-丙氨酸(日化用)、柠檬醛(医药用)、聚合物分散体(印刷包装用)、汽车载体涂料等多个细分领域。2024年,在寒冬中此后,巴斯夫仍实现营收653亿欧元(约4964.9亿元人民币),EBITDA利润率为12%。在德国公司的选择中,巴斯夫常常落后于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成立160年来,始终保持高额利润;在多个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30%;它每隔几十年就会重新定义一个行业;它还建立了一条占主导地位的护城河,使对手无法复制他们的作品。一百多年来,它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员工始终愿意为它工作,帮助它扭转局面。 “隐形冠军”能否历经周期并持续盈利的密码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巴斯夫“强者恒强”的7大秘诀。 1、“吃干榨干”原料:化学染色始于数千年前。为了给罗马元老院的礼服染上紫色镶边,奴隶们挤压了数千只骨螺的粘液,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干燥,得到0.1克“骨螺紫”颜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紫色历来都是属于皇室的颜色。今天,我们的衣服是红色和紫色的。巴斯夫在这场颜色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865 年,巴斯夫创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尔霍恩 (Friedrich Engelhorn) 担心煤焦油(他的天然气工厂产生的废品)。很快,英法两国正在用这种东西提取苯胺染料的消息让他灵机一动:“巴基特岂不是成了浪费财富了?”在天然气厂旁边,他建造了一个只有30人的小工厂,并开发了最终让他称霸世界的生产系统。巴斯夫发现了“废矿”商机,主要原材料和前体当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巴斯夫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原料自给自足: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原料内部供应比例。这不仅仅是情感受外部价格波动的影响,坚守行业机密,但也为未来的研发提供了基础,吃掉了产业链的长尾。
巴斯夫上海漕泾基地,资料来源:巴斯夫大中华区官方网站。在米纳汉旁边建造一座天然气厂,并在天然气厂旁边建造一座染料厂。一个工厂的副产品是另一个工厂的。这种“自给自足”的原材料闭环生产赋予巴斯夫独特的成本优势。也让德国染料工业作为后来者,迅速打破英法的市场霸主地位,成为新的市场霸主。随着巴斯夫业务的增长,余热发电和副产蒸汽回用大大提高了其成本优势。除了资源内部循环之外,创始人“将所有专利、人才、资金都维持在公司内部循环”。他知道自己必须自己研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与染料和其他高性能化学品一起使用。公司成立后不久,巴斯夫就建立了研发实验室,并聘请了化学家来改进工艺。我们必须把重要的东西握在手中,我们必须交付产品。到19世纪末,巴斯夫已在五大洲建立了分销网络。经过近20年的研发,合成靛蓝终于在1897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巴斯夫抛弃了“合成染料不如天然染料”的疑虑,并于190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紧密的研发合作伙伴关系,巴斯夫正在构建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吃掉一切、践踏一切”的过程中,巴斯夫开始不断挖掘化工行业的宝藏,为众多“世界第一”和“全球最佳”奠定了基础。2、难以复制的超级工厂:“一体化”生产体系表示:“巴斯夫在中国湛江建的工厂大得无法形容。”不仅在中国,在莱茵河十公里之外,到处都是巴斯夫工厂。在巴斯夫工厂,你甚至可以开火车。工人说:“当你在自己的工厂里开火车时,你就感觉这个工厂有多大。太疯狂了!”位于路德维希港的巴斯夫集团总部拥有1750栋建筑、100公里的街道、200公里的铁轨、2500公里的运输管道、5座发电站。此外,还拥有自己的港口、社区、医院、旅行社、旅游站和火车站。研究、生产和销售均在同一地点,生产设备、能源、物流和 基础设施合理连接,造就巴斯夫的极致和高效。这就是创始人一百多年前布局的商业智慧——“我”整合”(动词)生产系统。
综合数据来源:巴斯夫大中华区官网
如果想复制巴斯夫的奇迹,就需要同时搬动煤炭、盐、石油、港口、发电站和管廊——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把这个“资源拼图”拼凑在一起。如果你想“复制”巴斯夫的作品,你必须先搬到一个城市。不仅如此,面对大业务,巴斯夫开发了自己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根据对市场需求和库存水平的预测,可以提前3个月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计划准确率达到90%以上。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该系统每小时可对生产线进行500次质量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严格标准。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数据中心。通过SAP系统,公司可以进行销售或1小时内完成。生产可以安排几天。一个半世纪积累的空间格局和生产运营管理能力,成为巴斯夫强大利润背后的王牌。巴斯夫在德国、比利时、中国、马来西亚和美国共建设了6个一体化基地。到2022年,在欧洲能源价格因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而上涨的同时,巴斯夫每年的能源消耗却增加了12亿欧元,因此加快了向中国的战略转移,以继续维持其盈利底线。 2024年,投资100亿欧元的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将投产。这里每吨乙烯的成本比欧洲低40%。 3.从化肥到农业解决方案。 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 1932 年乌克兰大饥荒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59年,中国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万……然而,20世纪下半叶之后,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却罕见地出现了“食物警告”。这一切都与巴斯夫有关。到1900年,染料工业的高增长率已不复存在。在大气氮储量(天然肥料)即将耗尽之际,巴斯夫趁机进入合成氨行业赛道。 1913年,巴斯夫工程师卡尔·博世克服了高压催化反应的难题,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工厂,使大规模生产氮肥成为可能。巴斯夫开启了人们“把面包变成空气”的历史。在工业利润变薄之前,它找到了新的蓝海市场。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贾里德·戴蒙德 (Jared Diamond) 表示:“肥料是 20 世纪最伟大、最危险的发明之一。”合成氨最初是为了滋养生命而产生的,后来在世界大战期间被用来制造炸药和激光。并成为谋杀工具,引发了化学时代的现代战争。这也给巴斯夫辉煌的历史蒙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战后,这项发明真正开始改写人类农业的历史: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一番,20世纪人口激增。统计数据显示,21世纪头十年因饥荒造成的死亡率比1960年几乎下降了100倍。染料的经验告诉巴斯夫,要想保持高利润,持续的新产品开发是基础。 110年来,巴斯夫不断缩小哈伯-博世法,并凭借后续的催化剂、工艺、设备等专利构筑了别人无法逾越的护城河。此后,巴斯夫通过收购美国氰胺公司,成为全球三大领先的研究型防护产品制造商之一,并通过收购拜耳的氟虫腈产品弥补了其在农药方面的短板。
来源:巴斯夫大中华区官方网站
巴斯夫坚定全产业链布局,向下扎根,向上拓展——推出控释肥料、生物农药、抗病种子,打造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民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解决方案。它卖的不再是化肥农药,而是丰收的保证。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已逐渐成为全球农业业务三大生产商之一。如今,当世界农业迈向绿色转型新阶段时,巴斯夫又陷入困境:淘汰农业的低碳氨和氢能应用,试图在自己的技术标准中严格书写下个世纪的竞争规则。 4、用户“定制”利润蓝海:20年代塑料革命,巴斯夫率先推聚苯乙烯(PS)从实验室到万吨级批量生产。它被用于灯泡帽、收音机外壳等,开创了塑料时代,并在石油行业开辟了巨大的财富金矿。突破性产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而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遵循完美的上升曲线。 20世纪30年代,巴斯夫在PS中添加了丁二烯,并推出了聚苯乙烯(HIPS)。电视外壳变得坚固、轻便,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和其他电器在世界各地的普及。 1932年,AEG获得胶带专利权后,委托巴斯夫寻找适合生产胶带的材料。 1934年,巴斯夫交付了5万米磁带,开启了音乐传输的革命,甚至推动了摇滚音乐的普及。 1939 年,巴斯夫提交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的专利申请,这是乙炔化学最重要的衍生物之一。 PVP 最初被用作血浆替代品,但后来发现扩大医疗、制药、化妆品和工业用途。 1941年,巴斯夫的SAN(一种树脂)首次使塑料能够容纳沸水,塑料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1953年,巴斯夫首创连续批量工艺,显着降低了ABS树脂的生产成本。从此,乐高、汽车仪表、电话都进入了ABS时代。 1960 年,巴斯夫将聚苯乙烯扩展为 Styropor® (EPS)。全球近70%的生鲜食品冷链EPS保温材料使用Styropor®或其升级版本。巴斯夫始终根据用户需求持续研发,通过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寻找新蓝海。 1970年至2000年,巴斯夫改良的Neopor®将隔热性能又提高了20%,成为欧洲节能的标准。进入21世纪,它还通过开发可堆肥的Ecovio®和耐高压的Ultramid®先进材料,开创了绿色转型的先河用于麻烦的包装和燃料电池。阿迪达斯引以为傲的Boost Soles也来自巴斯夫。巴斯夫销售的不是塑料,而是高性能、不断发展的“工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增长。从 e-TPU 发泡热塑性聚氨酯到 Infinergy® 到 NFinergy® 240,巴斯夫为阿迪达斯提供的产品即使在 30 度的气温下或在北极圈训练,也能为鞋底提供卓越的弹簧和减震性能。巴斯夫拥有超过 5,000 个品牌的塑料改性库。通过调整参数,可以在72小时内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样品。同时,在六大洲部署了23家试点工厂,支持小批量试生产,利用工业物联网连接全球生产基地,动态调整生产参数。针对战略客户,巴斯夫将推出“嵌入式工程师团队”,直接参与客户的产品规划。为满足BMW IX“减轻15%重量以提高电池寿命并确保碰撞安全”的需求,巴斯夫联合开发了Ultramid® Advanced N Polyamide,采用3D打印增强设计,并完成了200万次虚拟碰撞测试。最终,电池支架重量减轻53%,整车电池寿命提高8%,项目利润率达到34%,高于18%的行业平均水平。利润总是来自于技术障碍。巴斯夫新开发的高温熔点为310℃,热变形温度大于280℃。巴斯夫专注于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光伏薄膜、碳纤维等新能源领域,形成了与传统石化巨头的多元化领域。从汽车轻量化、医疗级聚合物到新能源材料,开发了Ultramid®尼龙、Ultradu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多种新型原材料,耐高温、高强度、阻燃、超轻、柔韧、低吸水性、耐腐蚀等特点,使巴斯夫在交通、建筑、工业应用和消费品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5、收入锁定的“专利指纹”巴斯夫高毛利率的基本逻辑在于其对特定市场领域“产品卓越”和“独家供应”的双重锁定。巴斯夫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专利库,拥有10000多项有效专利。通过对上述高性能塑料的制造工艺和配方进行专利申请,竞争对手很难复制。不仅如此,巴斯夫还建立了“化学反应-杂质指纹-测试标准-周边专利-诉讼武器”的整个“专利容器”链条的闭环。以绵龙专利(ZL92115325.2)为例,在筑起“专利墙”时,巴斯夫的操作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首先,通过一定的添加剂和工艺,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三种“杂质指纹”,与棉农的市场价值深度绑定核心技术。如果一家企业遵循巴斯夫流程,就不可避免地留下“指纹”,留下犯罪证据。如果模仿者想另谋出路,巴斯夫将用13项外围专利(涵盖温度梯度、定时添加等基础工艺)向上封锁,让竞争对手无法避开其“反抄袭陷阱”。尽管模仿者幸运地绕过了技术障碍,但巴斯夫正在推动 ISO 标准纳入杂质测试。当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时,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拥有巴斯夫的技术指纹,被判侵权,要么没有指纹,却被新标准封锁,彻底失去竞争资格。与此同时,巴斯夫对上游企业提出200多项警示信号,并以52项相关专利抵制无效宣告,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屏障。他还建立了跨国追偿体系,利用高额赔偿和市场冲击完成了最终的清关。 6、设置未来竞争壁垒:化肥和塑料的绿色革命在带来效益和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环境问题,成为悬在巴斯夫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然而,这个化学巨头并没有回来。相反,它很早就转变了方向,将挑战变成了针对竞争对手的利剑。 1970 20世纪90年代,巴斯夫在欧洲率先量产尾气催化剂,并于1979年推出三元催化技术。如今,巴斯夫更进一步,不仅提供高性能催化剂,还提供轻量化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全面推动低碳转型。汽车工业化。除了在能源上全面绿色外,巴斯夫还启动了“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创新的回收技术将塑料废弃物转化为原始原料,推动塑料的无尽循环利用,构建真正闭环的循环经济。面向未来,巴斯夫提出“到2050年实现生产、能源到原材料全链条净零排放”。为了提高碳排放的透明度,巴斯夫在全球率先利用数字技术提供45,000种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就像一个“杂质指纹”,为碳排放设定了标准。不要以为这是巴斯夫内部升级。它将这种能力变成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近期提出的“Win The Right Way”战略,为客户提供绿色转型是巴斯夫的下一个蓝海。例如巴斯夫开发了仿生“鲨鱼皮”薄膜帽子应用于飞机表面可降低1%以上的风阻,每年可节省燃油3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吨以上。到2022年,巴斯夫可持续解决方案销售额将超过220亿欧元,且近年来大幅增长。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企业未来的战场。 7. 无与伦比的巴斯夫:员工努力工作。作为一个失败者,1918年,巴斯夫在德国以外的海外工厂、技术财产和专利被盟军没收或扣押。巴斯夫的德国工厂也被法国军队占领了数月。经过65次空袭和4万多枚炸弹,路德维希港和奥堡的巴斯夫生产基地于1945年化为废墟。战后货币改革期间,巴斯夫经历了“历史上最困难的重建时期”。在粮食短缺等困难条件下,全体员工交换尼龙技术战争期间民用塑料积累的科学知识从废墟中卷土重来。 1952年,法本集团解散,巴斯夫的专利被分割。次年,巴斯夫立即调整战略,以油代煤,建成德国uof乙烯工厂,开启了新的化工时代:石化产品时代。 100年来,首席执行官一换再换,战略一换再换,但巴斯夫的地位始终保持稳固。巴斯夫会忽视什么?从莱茵河畔一家只有30多人的小型染料厂起步,巴斯夫的整合就包括员工的福祉。要保持技术和专利在公司内部流通,留住人才是关键。因此,公司成立之初建造的四栋大楼中,有一栋是员工公寓。
来源:巴斯夫大中华区官网
1872年,巴斯夫开始建设“Hemshof社区”“Y”由400多栋住宅楼组成,为员工提供廉租住房。别以为这房子很便宜,他们的宿舍公寓卧室、客厅、厨房、花园、地下室,应有尽有。19世纪末,在普遍高强度生产的背景下,巴斯夫明确将“带薪假期+额外津贴”纳入体系。1900年,面对生产基地周边土地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巴斯夫开始建设第二个大型住宅社区。他在8公里外为员工买地建房,并开通员工专列接送公司员工上下班。音乐厅、宴会厅、图书馆、医院、疗养院……巴斯夫不仅解决员工住宿问题,还解决全家人的生活、娱乐和成长。从员工到家属,从生产保障到住房补贴、医疗保障, 医疗和预防众所周知,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是通过公司的行动赢得的。 1919年,巴斯夫身在战败国,受到两面夹击。不过,今年巴斯夫对员工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在1945年飞机失事后最困难的时期,巴斯夫不断完善福利政策。 1952年,Norben解散,但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员工的福利。 1955年,公司新的疗养院向员工开放。员工的忠诚度取决于他们的老板有多好。巴斯夫表示,“员工及其敬业度是长期业务成功的基础”,而这一切都来自真金白银。 《哈佛商业评论》曾评论称,德国的薪酬福利比美国高66%。
来源:巴斯夫大中华区官网
巴斯夫向员工支付高额工资,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奖励,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福利为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周密的保护,并将员工的学习机会视为公司的“未来投资”。巴斯夫的高工资和福利源于德国乃至欧洲企业的企业传统。打字 |豆吉尔|主编豆之儿|孙运光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N只givesetEase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上一篇:破产车企的烂尾车受年轻人青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